
1895竹苗抗日之旅
竹苗地區素為客家族群聚集地,客家人堅忍不拔的特性在1895年抗日軍義軍中充分表現出來。本組從電影1895為發想,以客家抗日三傑「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為中心,設計系列相關景點與特色美食,希望透過歷史脈絡下讓旅客有不同以往的體驗。
本課程由「旅行」與「歷史」出發,從台灣近代各種旅行路線與景點之變化,配合重要事件與人物,介紹台灣歷史之變遷,培養學生在單一空間中看出多重時間堆與疊影響之能力,掌握時代的關鍵變動。
而在專業的歷史研究基礎外,課程更透過跨領域教師的協助,引入數位工具教學工作坊,帶領學生理解當今科技之發展,之後也邀請同學以數位工具的形式、功能、介面,設計出具有「臺灣歷史感」的旅行企劃,透過數位工具幫助同學培養敘事整合、史料運用、美學設計與科技應用之能力,增進歷史與科技之對話。
我們希望能透過這個報告來了解日治時期的糖業發展,因此選定了剛好分屬於日治時期的四大日資製糖株式會社所有的四個新式糖廠,且由於蔗糖主要的生產地為台灣的西南部,故所選定的新式糖廠分別位於高雄、台南、雲林及彰化,以此作為我們的期末專案之發想。
本旅行參考日治時期《台灣鐵道旅行案內》與《楊水心女士日記》所列的旅遊景點,以林獻堂夫人楊水心作為名媛代表。希望參加名媛旅行的遊客們不僅認識日治時期台中的文化古蹟與楊水心女士,也能在景點的今昔對照時尋找樂趣,並發現保護古蹟與當代記憶的重要性。
本次的行程以吳沙開墾為中心概念,配合ArcGis的地圖及說明,安排十四個跟吳沙開墾以及其人生故事息息相關的景點,輔以蘭陽開墾的歷史,希望此行程帶給大家對宜蘭結蘭不同的印象以及新的認識,並更了解屬於宜蘭的文化。
陳澄波是能讓我們以美術欣賞角度觀察每幅畫作描述出的當時的台灣,經時代變遷後與現在樣貌的差異。專案景點主要集中於嘉南一帶的畫作,我們會事先調查作畫時間、背景介紹,及取材地的一些資料,再透過親自探查取材地,試圖尋找大師的痕跡並檢視台灣的變化。
透過描寫嘉義農林棒球隊故事的電影《KANO》,我們設定當時的球員練習日、比賽日時可能會去的地點,以及球隊教練、或是當時的日本人可能會去的地方為行程路線,以1930年的嘉義、現今的嘉義、電影中的嘉義做比較,以嘉農棒球隊為主題進行巡禮。
跟隨大甲媽祖的遶境行程進行一趟文化之旅。
想到台南我們都會想到美食、安平古堡、赤崁樓,但是台南這塊土地也提供了眾多人才養分,像是我們這次行程的主角—吳新榮,不僅是醫師、文人,甚至曾經懷抱理想參政,於是我們從醫師吳新榮的日記發想,從他的足跡、文字去認識養育他的這片土地。